60多項專利,成果轉化帶動6000多農戶脫貧致富,就是這位中大女教授!
2019年1月5日,2018年度“新時代中大力量”典型人物頒獎典禮上
其中,有一位女科學家備受矚目
她承擔國家新藥創(chuàng)制重大專項、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
近5年承擔企業(yè)委托項目數十項
獲得國際、國家發(fā)明專利超過60項
她以數十載科研生活澆灌出累累碩果
曾獲得“新世紀巾幗發(fā)明家獎”、
“國家發(fā)明創(chuàng)業(yè)獎”、“中國發(fā)明專利獎”、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chuàng)新獎”、“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獎勵
她,就是來自生命科學學院的蘇薇薇教授!
圖:蘇薇薇教授參加新時代中大力量典型人物頒獎典禮
圖:蘇薇薇教授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
她帶領團隊開發(fā)的廣東道地中藥材紅珠膠囊成果
與化州化橘紅藥材發(fā)展有限公司完成對接
打造了科技成果轉化的“中大范本”
這創(chuàng)下了中山大學建校以來
單個專利轉讓金額最大的記錄!
標志著化橘紅產業(yè)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該成果轉化延長了化橘紅的產業(yè)鏈
帶動了粵西北地區(qū)6000多農戶脫貧致富
圖:中山大學與化州化橘紅藥材發(fā)展有限公司于2018年5月份舉行的化州化橘紅創(chuàng)新藥物紅珠膠囊的科研成果轉化項目簽藥儀式
01、白手起家:剛來時一支試管都沒有
在2000年,蘇薇薇調入中山大學,全心全意做專業(yè)研究。當時她30多歲,更想從她自身的興趣和發(fā)展出發(fā),規(guī)劃自己人生路線。在她看來,做科研不一樣,需要特別的付出,也會更有收獲。
“剛來時,一支試管都沒有,桌椅板凳都是撿的。”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蘇薇薇一邊面對困難,一邊想辦法解決科研經費和場所的問題,這就要求她付出更多的努力。她的實驗數據都隨時能調出來進行檢查,不允許存在“整理數據”。“我們做的是藥,人命關天,開不得半點玩笑。”正是這種認真的態(tài)度,在新藥報批臨床的過程中,她的研究資料順利通過了審評。
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多年間,蘇薇薇組建了“廣州現代中藥質量研究開發(fā)中心”,該中心已被列為廣州中藥現代化標志性工程。2013年,蘇薇薇團隊研制的原創(chuàng)化學一類新藥柚皮苷,獲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批件,這是廣東省乃至全國“十二五”期間在“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領域取得的標志性成果。”
圖:蘇薇薇教授受邀到廣西中醫(yī)藥研究院做專題學術講座
02、嚴謹治學:連化橘紅果子的有效成分全部都檢測出來
蘇薇薇2000年就參與了調研“十大廣藥”,或許是“眼緣”,或許是多年以來從事藥物研究的敏感,當聞到化橘紅略帶芳香的味道時,蘇薇薇一下子就跟化橘紅“對上了眼”:“這個藥能做!”研究啟動之初,整個化州地區(qū)只有為數不多農戶零星種植化橘紅果樹,化橘紅的療效并不為大眾所知。也許也有人知道化橘紅可以止咳,但具體是什么成分在起作用?療效如何?是否安全?怎樣使用效果更好?這都有待科學驗證。
圖:蘇薇薇教授第一次接觸化橘紅就被吸引住的情景
化橘紅是產于廣東化州的名貴藥材,歷史悠久,明、清朝被列為宮廷貢品,具有化痰止咳的神奇療效。廣東省立法保護8個道地藥材,化橘紅列入第一個。蘇薇薇將化州化橘紅藥材發(fā)展有限公司作為她的研究基地,一直選派學生到基地搞科研,對每棵樹木都掛牌跟蹤研究,契而不舍地從橘紅樹的生長環(huán)節(jié)到病蟲害的防治,從田間管理到橘紅果的采摘期的研究,十多年來持之以恒,采樣研究分析對比,為了做到精細化,準確無誤,她連化橘紅果子的有效成分都全部檢測出來,連有效成份中每種成分的分子式、分子量、分子結構都做了出來,對每種成分的機理藥效藥性,也做了嚴格的分析。為了做好這些研究,專程飛往英國的理工學院和美國的實驗室做實驗分析,得出了非常詳細的結論效果。
“做藥,是一個嚴謹、漫長的過程,想要出成果,一定要沉得下去。”“做科研不能看什么熱鬧就弄什么。”正是十八年如一日的這種鉆勁韌勁,讓蘇薇薇在化橘紅藥效研究及應用上收獲了累累碩果。從2000年前沒有成片種植,到目前已有超過八萬畝的規(guī)范化種植基地。同時帶動了當地群眾依靠種植化橘紅脫貧致富,帶動了化橘紅產業(yè)的發(fā)展,使化橘紅成為化州的一張代表性的名片。
圖:蘇薇薇教授指導建立化橘紅種植基地一角
03、追求創(chuàng)新:推動化橘紅撬開國際市場
按傳統的制藥方法,一般會先把有效成分分離出來,再一個個進行分析、配置。但蘇薇薇認為這并不科學——首先,這些有效成分在整體藥物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其次,分離出來跟作為整體混合物兩種情況下,同種成分發(fā)揮的藥效也是不一樣的,各種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很難預測。而蘇薇薇采用的新方法,則是先把各部分的藥效確定下來,再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序和組合,通過控制變量的方法,來確定每個成分如何達到最優(yōu)搭配,這就是所謂的譜效學質量控制新模式。“這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不再只盯著單獨的成分分析,而更注重整體藥效。”蘇薇薇說。
在建立化橘紅質量控制標準后,蘇薇薇帶領團隊一鼓作氣,在“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資助下,根據化橘紅中有效成分,主持研發(fā)了中藥五類新藥紅珠膠囊、一類新藥S-07。
目前,蘇薇薇開創(chuàng)的譜效學質量控制新模式得到了國內外藥學專家的認可,并有力推動傳統中藥走出國門。中、美兩國藥典委員會聯手合作,推動中藥材進入《美國藥典》,廣東道地藥材化橘紅已被列入其中,這將填補傳統中藥對接國際權威標準的空白。由于全球有140多個國家認可《美國藥典》,這意味著,化橘紅這一廣東化州“土生土長”的中藥材將真正撬開國際市場,為中醫(yī)藥國際化提供技術示范。
圖:蘇薇薇教授工作照片
04、啟發(fā)學子:嚴謹做藥,為社會做貢獻
“我的要求是不允許原始資料不原始,做的實驗記錄、儀器記錄、別人的審核記錄要‘三位一體’。所有的數據都是能夠調出來檢查的,不允許存在‘整理數據’。我們做的是藥,這是關乎人命的,可不是開玩笑的。”這是蘇薇薇對她的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她一貫保持的科研態(tài)度。因為這種嚴謹的科研態(tài)度,在2005年新藥物報批的全過程中,她所帶領的團隊申報的研究資料一次都沒有被退回來修改過,都順利通過了新藥審評。
“搞藥物研究,最高境界就是做出新品種。”一說到科研,蘇薇薇變得十分興奮,她并不諱言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蘇薇薇認為,做產品,達到60分就是合格,而做科研,要達到99分才能算是合格。這種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成就了蘇薇薇團隊在制藥領域取得的傲人成績。迄今為止,蘇薇薇團隊為中藥大品種現代評價等服務的品種累計年產值超過150億,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到目前為止已獲中國發(fā)明專利授權55件,國際專利授權6件(其中,美國專利2件、歐洲專利3件、日本專利1件)。
圖:蘇薇薇教授建立的化橘紅研究團隊
圖:蘇薇薇教授與學生合影
談到對研究的感想時,蘇教授說:
“首先感謝中山大學給了我們發(fā)展的平臺,
其次,我感謝我們團隊的辛苦付出。
我們是做藥物研究的,
很多人問我們?yōu)槭裁纯梢宰龅絼?chuàng)新。
其實就兩個字,就是熱愛。”
熱愛二字
全面地闡述了“坐的板凳十年冷”的堅持
他們是創(chuàng)新英雄,是學人榜樣
是藥物的傳承者、研究者、創(chuàng)新者
他們用不懈的奮斗蓄積力量
在國家的號召下更加堅定方向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社會
他們埋頭苦干,上下求學
澆灌、培育著科學之花
為這樣的中大力量點贊!
--- 中大學工 ---
參考資料來源:廣州創(chuàng)新、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中山大學新聞網
組稿:劉佳燕
封面制圖、編輯:劉鏗
初審:許嘉茵、周昀
審核發(fā)布:鐘一彪